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县区 > 县区旅游 >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来源:索县人民政府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10-28 13:23
字号:

索县人文自然资源景观简介

1.赞丹寺。赞丹寺位于县城南部,属于亚拉镇的管辖区,创始人为阿旺洛桑加措,始建于1667年。总面积为25975.2平方米,属格鲁教派,目前该寺庙被评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供有约6米高的强巴贡布佛像及众多的唐卡,寺庙外形酷似布达拉宫,所以很多人称它为小布达拉,传说曾是格萨尔王妃森江珠姆的宫堡。主供佛为帕巴罗格夏日,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修建在亚拉多山顶上。整个寺庙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壮观,分红白两个建筑群,远看外形酷似布达拉宫,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之一,寺内珍藏大量的佛像、壁画、藏经印册等,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赞丹寺所在地的亚拉镇,是格萨尔王妃珠姆的故乡。

2.亚安岩洞温泉。亚安岩洞温泉在那曲市索县境内的317国道沿线上。泉水深而清澈,此温泉水对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功效。

3.邦纳寺。邦纳寺位于西昌乡巴秀村,该寺在明朝宣德年间加丹德东寺的寺主---世冲·嘎玛丹觉建筑的十三座寺之一,属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支系帕竹噶举派。主供佛为莲花生大师。主要由经堂、佛殿、门廊、转经室组成,为藏族传统的碉房式建筑,其装饰上有汉式建筑风格,与四川阿坝一带的藏式建筑相似,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也是那曲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文物有唐卡、壁画等,建筑风格特色显著,寺庙的壁画保持了明朝时代的风格。在西藏的宗教史上,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寺庙中存有大量的具有考古、科研价值的唐卡、壁画等文物。

4.荣布镇穹雄沟旅游景区。穹雄沟位于索县东南部,荣布镇境内,距离索县县城130公里,距荣布镇政府约18公里,距317国道约7公里,海拔4500米。穹雄沟有着绵延壮美的雪山,洁白无瑕的冰川,碧绿如玉的湖泊,广袤无限的草地,存世独一无二的贝壳奇石,还有传说中的格萨尔棋盘和马蹄印,是天然的地质公园,园景包括地景类的冰川和湿地,以及水景类冰雪融化的湖泊,是绝无仅有的集冰川、高山、湖泊、湿地于一体,融形态、声像、色彩等不同属性的自然美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该地存有大量古生物遗迹化石,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和观赏价值;广泛的湿地结合周边高耸的山脉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景区冰峰林立,千姿百态,鬼斧神工,令人目不暇接。

5.格萨尔王马蹄印、格萨尔王和珠姆石像、珠姆石像灶。位于亚拉镇卡玛村317国道旁,距离索县县城9公里,现搬迁到赞丹寺。据说公元前766年逐步形成的“索”地,就有名为僧江卓母降生地和“索”酷丘昌等地,其中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境内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即:神马蹄印。

6.索县藏医院脉泻。2011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脉泻疗法是以人体循环和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为根本,结合藏医病理生理理论,选择性地服用“强巴敦巴”、“佳如古觉”、“呐佳塞泻”等三种药物,并在藏医“脉泻护理”的特别护理下,使内在的致病因素通过泌尿系统和消化道排出体外的独特疗法,属藏医泻疗范畴。另按《四部医典》记载适用于痛风、水肿、肿瘤、伤口腐溃难愈等疾病,特别用于脉系疾病的治疗。经临床长期观察,对风湿、神经痛、黄水引起的顽固性皮肤病和一些常见妇科病疗效独到。

7.西昌乡温泉。位于那曲索县,距离索县120公里,西昌乡政府1公里,此泉水有治疗各种胃病、风湿关节炎等效果。

8.索荣卓舞。一种民间舞蹈,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时经过索荣,当时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并以此舞蹈欢迎公主进藏、表达对汉藏民族团结的强烈支持,索荣卓舞歌词内容都与文成公主相关,另一方面索荣卓舞也是 “唐蕃古道”的有力证据。2013年索荣卓舞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嘎木乡怒江大峡谷及原始森林。位于索县的东部,嘎木乡境内,距县城220公里左右,是索县森林面积最大的一个乡,气候四季宜人,神奇壮美的怒江峡谷风景;原始森林中不仅有云杉、冷杉、红桦、圆柏、刺柏等珍稀植物,还有雪豹、狐狸、狼、马鸡、雪鸡、熊、獐子、鹿、黑颈鹤、黄鸭等40余种野生动物。

10.索县“雪”热巴。索县“雪”热巴是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最突出的是铃鼓舞。舞蹈豪放粗犷、技巧高超、内容丰富,具有历史代表性的艺术表演。“雪”热巴的主要传统节目有:“曲杰罗桑”、“米拉热巴”、“卡木泽老人”和“持刀空翻”杂技等三十三种剧目,包含了藏族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藏族人民卓越的歌舞艺术创造才能,反映了藏族文化开放融合的一面,在藏族热巴舞中独树一帜。

11.赞丹寺“羌姆舞”。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格鲁派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羌姆舞的产生和流传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羌姆舞对于索县百姓来说是每年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活动,它蕴含着庙宇和民众驱逐一年所有邪恶的寄托和迎来人间祥和富顺的愿景。

12.热登寺。热登寺位于西昌乡江克卡村,距离索县县城147公里,海拔3800米。第一世嘎玛巴堆松庆巴于公元1240年创建,在1668年由第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加措改为格鲁派。在1959年前后,有较多僧人参加叛乱,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坏,1985年经自治区批准恢复重建,由尼普丁青迁到西昌乡5村,由旦增曲吉尼玛活佛主持维修。主供佛为一尊约6米高的强巴佛,有一尊土旦多旦佛像、10幅唐卡等重要文物。

13.日崩尼寺。日崩尼寺,位于索县县城北坡,占地面积10058平方米,建筑面积2986平方米,海拔4100米,该寺于1902年由索夏忠江白加措第二世阿旺吉扎江巴曲增主持创建。文革期间遭破坏,1985年重建。该寺主供佛是宗喀巴三师徒佛,属格鲁派。

责任编辑:达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